现象:出现问题 难究其责
市民黄先生最近很无奈,在与装修公司的约定中,未留意厨房拉门的细则,合同上约定了一扇门的单价,而实际操作上,拉门则需要两扇门,黄先生一不小心就多花了一倍的钱。调查中发现,和黄先生一样的人不在少数,装修时尽管有合同的约束,但也常常出现问题。由于装修项目的未知性,在装修过程中经常改动设计方案、增加装修项目,因此装修超支常常无法避免。负责工程人员利用低廉材料冒充真品牌,工艺说明模糊不清,签订合同忽略工艺说明,都会导致施工不达标问题的出现,最终还是要靠业主多掏钱办事儿。
调查:合同过于形式化
用现在网络很流行的话来说,装修过程让人很纠结。尤其是第一次装修的业主,由于缺乏经验,对基础装修费用、主材花费以及后期配饰费用的安排都没有清楚的概念。
装修过程中遇到纠纷时,装修公司也表示很无奈。我市某装修公司工作人员表示,新工艺、新材料日新月异,装修模式也因市场竞争而逐步发生变化,如使用整体卫浴、整体厨房、定制家具等渐成时尚,消费者用老观点要求新产品似乎不那么尽如人意。而且一般房屋面积与装修费用之间,有相对合理的比例,一味地追求低价格来创造有特色又温馨的家居环境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小编在一份装修合同上发现,很多细则的描述都很模糊,特别是工程质量的相关约束条例,只是泛泛而谈,很少有业主主动提及,要求详细地追加个人要求,一旦发生问题,也难以用合同来问责。相对于此,付款方式则更令人担心。装修合同上,通常都会要求业主把工程款的90%~95%在工期过半时付清,而过半的概念并不明确,先买单后办事,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,消费者的主动权便渐行渐远。
消费提醒:加强法律约束力 理性消费
对于装修费用的安排,业内人士表示,一般来说装修预算可以按照3∶4∶3的方式分配,即基础工程装修费用占30%,主材总体费用占40%,后期配饰花费占30%。业主可以与装修公司协商,控制付款时间。
我市律师金成锁表示,就目前而言,装修行业还缺乏法律细节上的约束力,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,还需业主加强警惕意识,同时加强装修公司的自我约束力。具体操作中,业主可以复印一份装饰公司最初的完整报价单,以免在签订合同或增减项目时,装饰公司偷梁换柱,改换价格。另外,把好签订合同关,尽量将合同内容写得仔细、准确,权利和义务要平等、明确,违约责任要清晰、具体。
尽管目前有装修质保金以及先行赔付等制度,但实际上,装修不同于其他行业,只有在消费者体验了半年甚至更长的使用周期后,才算真正地完成了市场的终端检验。因此,消费者在听到企业的质保承诺后,还要仔细考察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品牌情况,理性消费。如果出现质量问题,应按实际损失要求其赔偿,双方意向统一再进行修补,一旦不能达到协调可向法院起诉。